今天是:

信息详情

律师代表委员眼中的“两高”报告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8-03-14 17:07:37     浏览次数:

 

律师代表委员眼中的“两高”报告
 
  3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作工作报告。两份报告虽然篇幅不长,但亮点纷呈,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多位律师代表委员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5年来,司法机关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王俊峰:
 
  周强院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曹建明检察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5年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展,成绩总结客观全面,问题分析准确到位,工作部署精心筹划,令人深受鼓舞。两个报告坚持司法为民,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司法目标。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报告表明,人民法院组织体系改革、立案登记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等工作顺利推进。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司法体制改革正在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结合。人民法院建成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并推进审判领域人工智能研发,“法信”“数字图书馆”“庭审语音识别”等智能辅助办案平台上线应用。人民检察院也已建成全国统一大数据办案平台和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司法办案中的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刘守民:
 
  听过了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工作报告后感触颇深,最高法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17条意见,坚决纠正涉及产权的冤错案件,发布7个保护产权典型案例,制定保障企业家创新创业10条具体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着力营造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法治环境。最高检也先后出台“最高检18条”、“22条意见”和“7条措施”,要求检察机关在办理涉产权案件时要更加注重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持“三个慎重”和“六个严禁”,区分“五个界限”。
 
  “两高”的上述举措和政策规定,为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办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纠纷案件和强化产权司法保护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尤其是刑事司法保护的力度,确保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将其各项规定落在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
 
  建议推行涉产权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落实宪法规定的辩护权。在刑事诉讼任何阶段,该类案件只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或者无力聘请律师,均由办案机关通过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定律师担任辩护人。
 
  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
 
  最高法和最高检两份工作报告用通俗易懂朴实的文字,将5年来取得的工作成就展现在代表面前,报告中的相关文字、数字、出台的司法解释都化作了“两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广大法律工作者辛勤努力付出和甘于奉献的结果,更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我曾去过最高法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巡回法庭,感受到巡回法庭在审判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这四个巡回法庭是一支业务精通、品德过硬、信誉优良的审判队伍。检察机关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切实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坚持有腐必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及公益诉讼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守护绿水蓝天等方面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是最好的证明。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
 
  本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亮点多、数字多、案例多,通过详实的数据,描绘出五年来工作的概貌,做到“用数据说话、以案例说法”,非常务实具体。报告把有限的篇幅用于回应社会关切、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使代表、委员充分了解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报告中说到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振奋人心。
 
  最高人民法院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勇于担当。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支持和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在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着力营造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法治环境;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惩治职务犯罪、保护产权、家事审判、民生案件、化解行政争议、纠正冤假错案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这项改革两年间完整经历了顶层设计、法律授权、试点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开5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道路。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以公益诉讼的方式保障民生、服务大局。
 
  全国人大代表刘正: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发挥审判职能,努力实现了廉洁公正司法。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司法,促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落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通过最高法工作报告看出,律师的代理权和辩护权是每个公民和组织所享有权利的延伸,对律师权益的保障,就是对司法人权的保护,就是对法人财产权保护。最高法院联合律师开展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工作,开展律师调解试点,为律师进入法庭设立"绿色通道"等工作,得到了全国34万律师的认可,自然也会得到百姓的赞扬。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表示,非常重视律师在促进公正司法中的重要作用,发布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使律师在辩护过程中的会见难,阅卷难和调查取证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扭转。曹建明检察长专门召开律师座谈会,与律师面对面交流,有力推动了检察官和律师的良性互动关系。检察院还建立了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快速联动处置机制,纠正了6981件阻碍律师行使执业权利的案件。检察院的这些实际行动,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深改组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意见的具体落实,得到了广大律师的拥护。
 
  全国人大代表李宗胜: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非常重要的。立法分配正义,执法输送正义,司法矫正正义。司法是体现公平正义的钢铁长城,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公正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两高”报告体现了五年来工作业绩和社会效果。
 
  “两高”工作的总体脉络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树立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以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成果显著。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政建设为要务,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警队伍为抓手,努力建设一只公正司法的干部队伍卓有成效。以全面深化改革未目的,直面难题,攻坚克难,不断探索和发展审判和检察工作机制,实现司法公正为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得到普遍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两份报告数据详实,内容丰富,客观全面,重点突出,是求真务实且精彩纷呈的报告。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依法履行审判和法律监督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司法体制改革宏伟蓝图,推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大潮涌起。这是一场气势恢弘并影响深远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试点,一系列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从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挂牌,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创造了新设司法机构的“中国速度”。
 
  自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检察院在改革过程中,积极配合全力推进改革工作,按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探索实践,非常平稳地推进反贪等部门转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确保平稳过渡,做到了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各项工作的衔接井然有序。与此同时,检察院充分适应转隶新形势,积极行使新职能,不断探索、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经过两年试点,检察公益诉讼改革完整经历了顶层设计、法律授权、试点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进五个阶段,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样本。
 
  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
 
  周强院长和曹建明检察长的报告,除报告前和报告后的惯例的三次掌声,均在报告中获得十次掌声,而且都是“重要节点”的掌声。例如周强院长讲到“依法审理侵犯狼牙山五壮士名誉系列案,坚决维护英雄形象”时,掌声四起;曹建明检察长说到“决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决不让腐败分子在经济上捞到好处”时,满场掌声。掌声表达了代表委员们的心声,掌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报告做得好,关键还是工作干得好。
 
  周强院长报告中八次提到“律师”二字。在保障律师执业权益方面,我的理解两句话,一是权利维护,一个是执业便利。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联合出台维护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人民法院特别是在维护律师的发问权、质证权、辩论权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为律师执业提供便利方面,例如上海高院的律师服务平台已经向全国的律师开放。这个服务平台让律师们感到了执业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也会通过我们传递给每一位案件当事人。这个平台提高了律师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律师的执业权利,从而最终维护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在立法原则上,应当突出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并强调加强对法官的管理;在明确保障司法公正的同时,还应关切目前的人民群众颇为期待的司法效率问题。保障履职、加强管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成为审理者裁判者负责的核心因素。
 
  关于检察院工作报告,我感受深刻的是,人民检察院为维护律师执业权利提供司法保障所做的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工作。曹建明检察长在作报告时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系统提出了2018年的建议。作为一名律师,我特别注意到,报告有七处提到“律师”一词,强调重视律师在促进公正司法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工作报告谈到“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调解书提出抗诉2万余件、再审检察建议2.4万件”,做出非常努力的工作,虽实属不易,却空间巨大。建议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强化监督,尤其是对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对确有错误的民事生效判决依法提出抗诉,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
 
  过去五年,“两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维护稳定。切实履行审判和检察职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特别是将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充分体现了两院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理念。为改革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感受到他们坚持正义的职业信念和为民奉献、为国担当的情怀,甚至为追求公平正义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的勇气,对此深受感动。
 
  在两院今后的工作中,我最关心的是司法责任制和刑事案件律师全覆盖。司法责任制关系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司法改革其他方面的成果是否保证得到落实,可以说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改革成果是否能落实的关键所在。司法责任制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施行,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坚持抓错案责任追究,二是坚持抓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使他们在承担职业责任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形成绩效机制,提高收入水平,建立法官、检察官人身安全防控网络,制定完善法官、检察官职业立法。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事关人权司法保障,它不仅仅是依法保护刑事被告人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问题,他还关系到司法结果是否公正,同时也体现一个国家法治环境的好坏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
 
  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律师,我对两院工作的每一个进步都具有真切的感受。五年来,两院办案数量大幅增加、办案质量显著提高,预示着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公平正义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关于法院工作,司法公开和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最高法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建设智慧法院,打造了审判公开和四大信息化诉讼平台同时还创新研发并使用“法信”、“数字图书馆”、庭审语言识别系统、电子卷宗自动生成系统等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法院,还将建设世界一流的大数据研究院;还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主动向社会公开司法信息等等,以公开促进公正,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司法行为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
 
  坚决纠正重大冤错案件,彰显了知错纠错的担当和勇气。五年内最高法院纠正了39件重大冤错案件,具有风向标作用,意义重大,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司法机关的形象,树立了司法权威。立案登记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立案难问题,打通了人民法院工作的“最先一公里”。司法体制改革硕果累累,对法官实行员额制管理、开展法官遴选、实行省以下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落实司法责任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检察工作的主要体会如下,一是检察机关在办理申诉案件中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启动重大冤错案件的纠正程序,在与最高法院共同纠正冤错案件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检察机关开展的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完成了顶层设计、法律授权、试点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进等五个阶段,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公益司法保护之路。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侦察机关的监督,以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后的职能转变。四是继续开展羁押必要性和逮捕必须性审查,并使之诉讼化。
 
  探索实现以减少羁押、增加保释为方向的刑事强制措施新模式。五是进一步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如会见权、阅卷权和知情权。特别是在办理职务犯罪案时,最高检察院的报告多次提及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充分体现了最高检及其领导集体具有先进的现代司法理念,令我印象深刻,并深感欣慰。
 
  全国人大代表尚伦生:
 
  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在打击各类犯罪,保护公民人身权利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人民法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司法的多元需求,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得到了普遍认可。人民法院还推行阳光司法,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主动将整个审判过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促使法官依法行使裁判权,司法透明度日益提高。
 
  在司法改革方面,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坚持疑罪从无的证据裁判理念,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实现了公正司法。希望加大纠正冤假错案的力度,推动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刑事审判制度,积极保障司法人权。同时,积极研究司法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抓好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推动司法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国人大代表才华:
 
  两高的工作报告写得非常好,写得好主要是因为工作做得好。
 
  这五年来,无论是法院还是检察院工作,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成绩斐然,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幸福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两高紧紧围绕司法为民的主旨解决或者基本解决了一系列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立案难、执行难、会见难、取证难等问题得到了根本好转;对腐败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强监督,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网络、电信诈骗,严惩危害食药品安全、污染环境犯罪等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两高按照中央要求不断地将司法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案件的繁简分流,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很好地完成了中央交办的各项任务,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总之,两高这五年的工作积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变化,保障国家重点攻坚任务的深入推进,司法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在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案件类型更趋复杂的,办案人员严重短缺的困难条件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向党中央,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车捷:
 
  一、对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可以总结为四个“点”
 
  1、创新“亮点”,内容丰富数据详实。通读最高法院报告,用了117个数字来全面的反映工作,让人十分震撼。从刑事审判中的严惩贪污贿赂犯罪、依法审理一批“大老虎”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到民事审判中的消费公益诉讼、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再到知识产权审判中的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加强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最高法院的报告可谓是亮点纷呈。
 
  2、回应“热点”,紧紧把握时代脉动。在报告中,我读到了“打虎拍蝇”、“快播”案、校园欺凌、“乔丹”案、“聂树斌”案、“徐翔”案、“加百利”案、“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不仅是律师代表们关心,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词汇,还在报告附件中对审判数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充分说明最高法院始终把握时代脉动,紧跟时代潮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递中国法治声音。
 
  3、狠抓“重点”,着力提升审判质量。审判质量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在报告中,我们也读到了最高法院通过完善巡回法庭布局、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司法功能公开等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负责制,完善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案件的审判质量。同时,法院系统敢于坚决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再审改判刑事案件6747件,对2943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1931名自诉案件被告人宣告无罪。这些都说明了最高法院狠抓案件质量,确保公正审判的决心和勇气。
 
  4、突破“难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切问题。针对案件多、立案难、诉讼不便、执行难等问题,最高法院通过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创新司法便民措施、推进执行改革等措施切实解决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难题。以执行难问题为例,通过强力实施联合信用惩戒制度,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6.1万人次,限制1041.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91.2万人次乘坐动车和高铁,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有221.5万人因信用惩戒制度的震慑而主动履行义务。作为一名新任代表,我对最高法院能将代表、委员意见建议专门列表反馈感到十分振奋;同时作为一名律师代表而言,我尤其感觉到,网上立案工作实实在在便利了当事人和律师的立案,不用来回奔波,通过互联网就能立案并查询案件进展。
 
  对法院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以归纳为几个期待:
 
  1、期待在落实司法改革上有新成效。近几年来,最高法院在全国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其成效有目共睹。期待法院能够真正落实“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进一步减少来自法院内部和外部行政力量的对司法审判的干预。同时,强化错案责任追究和法官惩戒,严守案件质量生命线。
 
  2、期待在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上有新思维。省司法厅在和省法院沟通律师参与商事纠纷调解、诉前化解商事纠纷的制度。希望能够在建立全省商事调解中心、完善商事纠纷诉前律师调解制度方面得到法院的支持(如做好立案与诉前调解的对接、让渡部分诉讼费用等)。
 
  3、期待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有新办法。从律师办理执行案件的经验来看,执行难仍然是制约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存在,破解执行难问题的办法还需进一步创新、拓展。同时,执行干警队伍也成为法院系统“出事”的高危环节,需要进一步净化队伍、提升能力。
 
  4、期待在建设诚信诉讼上有新举措。期待法院能够进一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共同推进信用中国建设。同时,从律师角度来说,当前法庭上有的当事人或律师只披露对其有利的案件事实,刻意隐藏对其不利的案件事实,在法庭上出具虚假陈述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后果。
 
  5、期待在推进共同体建设上有新作为。期待法院的法官协会能够加强与律师协会的互动,通报律师参与庭审的情况,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同时,减轻律师和当事人在提交证据时的负担,简化一些证据的提交形式,在双方当事人均认可或持有版本一致的情况下,微信、EMAIL等电子证据是否必须要经过公证、域外形成的证据是否要认证等。
 
  二、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总体的感受有四个方面。
 
  1、服务大局范围广。五年来,检察院先后制定实施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科技创新、保障健康中国建设等11个司法政策指导意见,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坚决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积极投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企业平等保护和产权司法保护,在司法办案中重视完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司法政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坚持“三个慎重”、区分“五个界限”,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连续4年开展专项立案监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推动食品药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坚决惩治恶意欠薪,部署农民工讨薪问题专项监督;强化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权益保障,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八项措施。这些服务保障举措深入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方针部署,切中要点,体现了检察院全面深入服务大局、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2、反腐工作成效高。近年来,“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推进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经成为全国共识。五年来,检察院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254419人,较前五年上升16.4%,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53亿余元。其中,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国家工作人员15234人、厅局级2405人。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对周永康、孙政才、令计划、苏荣等120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对105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依法办理衡阳破坏选举案、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涉及的职务犯罪。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索贿受贿犯罪59593人、“围猎”干部的行贿犯罪37277人,较前五年分别上升6.7%和87%。严肃查办不作为、乱作为的渎职侵权犯罪62066人,依法查处“万吨小麦霉变”、“地铁问题电缆”等事件背后的渎职等犯罪。持续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在涉农资金管理、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扶贫等民生领域查办“蝇贪”62715人。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是检察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汗水。
 
  3、司法改革力度大。全面实施司法责任制,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推开检察院的员额制,入额检察官全部配置在办案一线,实行员额动态管理;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建立检察官办案组和独任检察官两种办案组织;深化和巩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改革,该项改革两年间完整经历了顶层设计、法律授权、试点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开5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道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最高检与最高法、公安部等共同制定改革意见,并发布50个常见罪名批捕、起诉证据指引,加强刑事审判活动监督,重视律师促进公正司法的重要作用;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取得重要成果,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挂牌成立,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范围和办案机制;稳步推进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方面,都下了大力度、大决心,给我们律师及当事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我代理刑事案件的经验来看,检察院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专业水平均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司法的公开公平公正。
 
  4、报告内容形式新。作为新任代表,在刚当选时就收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寄来的相关材料,包括《检察要况》、《走进检察》、《图说检察2017》、《落实代表、委员对检察工作意见建议情况的报告》等,这些材料数据丰富、内容详实,还配以形象生动的图表,让人耳目一新,更方便代表,尤其是政法系统之外的代表了解检察工作。
 
  对检察院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检察官协会要加强与律师协会的沟通交流,互通问题,互商对策,共同提升执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2、努力提升司法效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检察官是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重要指示论断,强化法律监督和公益保护职能,进一步加强行政检察监督和公益诉讼工作,在公益诉讼方面力争取得新成效。
 
  3、切实履行检察职能。在司法体制改革和国家监察机制改革的背景下,要进一步调整思路、突出重点,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大对侵害金融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犯罪的打击力度;要做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重视非法证据排除,提升司法文明水平;要进一步提升检察意见建议效果,形成中国特色的检察权运行保障机制。
 
  4、全面加强信息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化手段,推行智慧检务建设,注重运用现代科技,解决司法改革“员额制”后“案多人少”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
 
  5、加强对法院诉讼和执行工作的检察监督。特别是目前群众较为关切的执行难问题,希望检察院能在执行监督方面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合力解决群众关切。
 
  全国人大代表冯帆:
 
  听了两高报告,总体感受是八个字:成绩斐然,再接再厉。周强院长、曹建明检察长分别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8年工作提出了建议。报告的内容翔实丰富,既有文字的表述也有生动的图示,既有高度的归纳总结也有对每一个概念和案例的详细解释;既有对过去工作不足的认识也有对先进个人和集体受表彰奖励的展示;既有线下的成文读本又有通过扫二维码可以进入阅读的线上电子文档。作为一名代表,我为两院报告的细致和全面点赞,作为一线法律工作者,我更为两院的辛勤工作打call。
 
  对于两个报告,我的个人心得:
 
  法院工作报告:周强院长分九个部分归纳了法院过去五年的工作,可以说对每个部分我都有切身的体会并且深受鼓舞。感受最深的是,最高法院审结79692起案件,地方各级法院审结执结8598.4万件案件,结案标的额20.2万亿,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还有联合司法部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度;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每一项工作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听完报告后有记者问我现在群众是否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公正,我说你看法院的各类新增案件基本都在50%左右就能回答这个问题,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增加,说明老百姓对法律的信仰在增强,对法院的公正更肯定,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法院打官司呢?
 
  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我有几点建议:
 
  一、关于执行。“法媒银”(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的简称)是江西法院靓丽的名片,作为江西代表感到自豪。这得益于两文件一会议,即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和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的决议》以及全省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会议精神,更是靠全体执行法官的辛勤付出才取得的成绩。我曾经参加法院座谈会时听到法官来为周末请假,结果只批准半天,还因为是陪爱人化疗。不是亲历无法想象。所以这些年加大强制执行的力度获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但是在基层法院还是存在执行难的问题,比如那些占比高达60%的小标的,涉民生案件,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也没有可供变现的财产,那么对此类案件,建议运用枫桥经验,发动社会力量来建立社会协同执行机制。换句话说,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网格员的作用,共同推动案件的执行工作。这方面,江西有了很好的经验。具体的做法是:对被执行人信息进行三推送,向乡镇推送,主要是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向网格员推送,是发挥群众的力量;向民政推送困难申请人信息,是发挥政府、社会救助功能。通过基层政府和群众对被执行人的教育感化,执行线索反馈以及对其所有外出经商、务工、参加、人事升迁等证明材料如实签注失信信息等手段,执结了很多案件。经过我的调研,2017年,全省法院向乡镇推送,化解了10%,向网格员推送,化解了16%的案件,向民政推送,救助了20%的困难申请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缓和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防范了执行风险,维护了社会稳定,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建议最高人民法院能够统筹调研指导,将江西法院“社会化协同执行机制”的探索不断延伸扩展,在全国法院组织实施推广。同时建议在政法委的牵头下,将乡镇、社区的协同执行工作纳入到综治考评、法治建设考核和绩效考评等工作中,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关于司法改革。案多人少短时期不能解决。法官长期加班超负荷工作也不能成为常态,一是积劳成疾失去宝贵的司法人力资源;二是人员流失不利于队伍稳定。
 
  建议:
 
  1、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完善律师参与调解制度。35万律师可以充实到纠纷解决队伍中当中。年前参加三巡座谈会,江院长强调构建新型诉讼关系,打造协同诉讼平台,共同促进诉讼早日了结,将来实现无讼。
 
  2、完善保障措施,配齐法官助理,书记员。
 
  3、推进陪审员制度改革。报告第15页提出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代表性,我觉得应该还有专业性。要多增加一些具有行业专业知识的陪审员参加到诉讼当中。建议要科学制定遴选标准,加强陪审员的学习与培训。
 
  三、完善职业保障。办公经费,行政人员编制,行政岗位的职级问题,各部门都应该支持与保障。只有强烈的职业尊荣感和完善的职业保障,才能打造一支政治业务都过硬的法官队伍,才能让群众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检察院工作报告:七个方面概况了五年的工作,同样非常突出和成果丰硕。感受深刻的是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推进了信访法治化;以及在司法办案中重视完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司法政策,为私营企业家营造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在律师中反响最大的是发布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规定,保障律师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三难问题。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594件议案全部办结,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我建议:
 
  1、十九大提出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修正案,建议多提起公益诉讼,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2、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强化队伍建设。
 
  3、推行网上立案制度和全程可视化。
 
  全国人大代表:张慧
 
  针对最高院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之年,法院任务十分繁重。
 
  我建议:
 
  一是在全国加大推广引入第三方参与执行工作,例如结合现在公证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和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可以在全国更多地区的执行工作环节中,请公证机构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全面提升执行的效率;
 
  二是可以考虑在执行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律师调查令制度,为法院执行案件分忧解难;
 
  三是加大对被执行人拒执罪的立案数量和处罚力度,对符合构罪的被执行人形成强大威慑。另外,我建议通过全面总结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实践经验,尽快在除试点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推广律师参与调解的工作,使广大律师在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中尽显身手。
 
  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
 
  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下,人民法院工作、人民检察院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打虎拍蝇”严惩贪污贿赂犯罪、为聂树斌案等纠错平冤、开展公益诉讼、“基本解决执行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设立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使人民群众对法治中国建设充满信心和期待。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就报告中涉及司法服务创新的问题,我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以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方式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回应社会创新需求、引导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给产业发展、社会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因此也不断面临着诸多新领域、新问题的挑战,各级法院在法律适用中容易产生争议、司法见解不统一,企业和市场面对各地法院不同的司法观点会无所适从,会抑制其科技创新、研发投资的信心和动力。
 
  根据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承担着统一法律适用的重任。司法如何及时发现、回应创新发展需求,统一法律见解,是当前知识产权审判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往,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颁布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解决审判中的各种问题,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则创制”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抽象性、僵化性和滞后性的缺陷,难以及时地发现、回应创新实践的需求。
 
  相对于立法或司法解释活动创制规则而言,通过司法裁判“发现规则”的方式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持续性。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推行的“指导案例制度”找到了一条成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最广泛、鲜活的实践案例为土壤,层层筛选,将实践中具有普遍性、争议性、典型性的案例筛选为指导案例,用这些典型案例指导案件裁判,在“抽象到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增加了“具体到具体”的参照,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建立起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且富有效率的全新规则生成机制,及时满足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多变的司法需求。例如,针对商标抢注问题,最高法院先后提审了三四个类似案件,作出了一致的见解,并将有的案件筛选为指导性案例,下级法院在裁判时即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如何进行法律适用就很清楚了。其他像最近审理的“乔丹”商标行政纠纷、华为诉美国交互数字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在实践中都产生了很强的指引作用。
 
  基于此,在知识产权裁判规则的形成机制中,建议减少对司法解释方式的依赖,提升案例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司法实践理性的作用,顺应及时多变的社会创新需求。同时,要注重完善配套机制:加强裁判文书说理,通过充分、细致的法律论证为案例指导提供源头活水;对技术类案件裁判应当审慎,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之需求、保护创新投资之必要,避免将学界的一家之言作为裁判的“孤证”;通过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研发完善案例的查询、公布机制,使真正有远见卓识的裁判能够脱颖而出,在司法实践成为被广泛引用、参照的典型。
 
  二、完善有利于检察机关服务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过去五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强化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而言,检察机关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打击犯罪方面,法律监督的职能体现并不明显。新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依法甄别纠正产权纠纷申诉案件,保护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因此,未来应当强化涉及知识产权案件的法律监督,对于疑难、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检察机关要及时全面了解案件情况,回应当事人的诉求申请,对于确有错误的案件通过检察建议、抗诉等方式予以指导纠正,实现刚性打击与柔性监督并重,更好地实现服务创新发展的职能。
 
  知识产权案件具有专业化、复杂化的特点,专业能力是当前限制检察机关发挥职能的重要阻碍,报告指出“检察队伍素质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要求,金融、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信息网络等专业人才缺乏”,培养专业化的办案团队具有深刻的必要性。北京市组建全市知识产权领域办案人才库和专家智库的方式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参考和借鉴:一方面,从全市范围内挑选涵盖刑事检察、民事行政检察领域人才,组成办案人才库;另一方面,发挥首都高校、科研院所资源集中优势,建立由学者、律师等不同领域人员组成专家库,定期展开知识产权培训,发挥理论指导办案实践作用,这大大地提升了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对于当前法官、检察官的待遇问题,队伍人才流失问题,也应当保持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
 
  两高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切实履行审判职能、检察职能,锐意改革,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司法为民,顺应了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司法改革有成效。最高法设立巡回法庭、知识产权庭,改革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最高检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提起公益诉讼,以及法检系统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员额制改革、跨区域法院检察院设置等,一系列的司法改革举措,健全完善了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体制机制。
 
  二、司法公正有担当。法检两院坚持不懈的推动、指导全国法院检察院,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公正司法的信心。实行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实行错案问责制,确保司法公正。
 
  三、司法公开有力度。最高法大力推进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建设,最高检制定检察官权力清单,诉讼流程公开等,让司法在阳光下运作,以公开促公正。
 
  四、司法为民有措施。一是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让老百姓更加有安全感;二是在诉讼的各个环节,出台方便百姓办事的措施,如法院的“天平工程”,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公开,全国法院“一张网”办公办案,检察院的“网上检察院”、“掌上检察院”等,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情怀,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希望两院进一步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尤其是完善落实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使司法责任制、员额制落地生根。
 
  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
 
  两院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靠数据说事,靠案例明理,靠理性服人,多次获得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发生深刻变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不断增强。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法院工作报告提到依法审理“于欢故意伤害案”、“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案”,这些案件,广受关注,法院在审理时坚持法治、道徳和伦理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体现了法院与媒体、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从这些案件中感受到了法治的进步,增强了对法治的信心。
 
  我建议:
 
  一、最高法院要高度重视并加大力度推进司法裁判尺度的统一。
 
  由于院、庭长不再对裁判文书“把关”,出现不同承办人对法律理解不同,类似案件得不到类似处理;或二审法院不同审理团队审判思路不同,导致一审法院在审案时无所适从;或由于担心判决错误或维护下级法院“面子”,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等情况。最高法院要多发布典型案例和指导意见,要缩短周期、增加频次,提高数量,扩大范围,为下级法院提供参考;要加大对法官的培训力度,在专业法官会议中探索建立引入法学理论研究人员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统一类案裁判尺度。
 
  二、建议建立律师费用转付制度。
 
  2017年7月深圳前海法院审结的首例律师费用转付案件,具有示范意义,值得推广,有利于促使当事人诚信履行义务,促成争议当事人和解,有利于阻遏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行为发生。在建立律师费用转付制度的同时,建立律师费用保险制度。
 
  三、要重视并评估裁判文书公开的效果。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4278.3万份,访问131.4亿人次,用户覆盖210个国家和地区,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让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否存在境外机构从大量裁判文书中获取我国有关经济、技术情报信息,给国家经济造成安全,需要对此重视和评估。四、一些重要司法解释发布前,要向社会征求意见,进行充分评估,预防司法解释出现“情况类似”而法律利益却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况,避免造成新的困挠。五、建议检察机关做好与监察机关的工作衔接,特别是要重视有关职务犯罪司法解释的适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朱山:
 
  听了两高报告,我认为两高报告都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公正司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到了是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成就,这些成绩说明五年来公正司法有力地推动了法治中国建设,对于发挥司法助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第一点认识。
 
  第二,两高报告都用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列举了五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充分证明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说明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升,比如列举的“呼格案”、“聂树斌案”等冤假错案的纠正,并在纠正冤假错案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和防止冤假错案的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典型案例来推动防止冤假错案的机制的产生,严格贯彻罪行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基本原则。第三,两高报告贯彻了新的发展理念,为五年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比如两高均发布了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案例,启动了顾雏军等典型案例的再审,通过知识产权案审理,保护了产权和市场预期。另外,通过腾格里沙漠案件以及生态司法的相应机制和审判监察组织体系所提出的公益诉讼的理念和模式,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进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司法保障。第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以员额制、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主要抓手的司法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基本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了司法队伍的专业化,两高报告用大量数据说明了这个变化。第五,两高报告在五年来司法改革取得的成就中肯定了律师有力推动公正司法的重要作用。对两高报告印象深刻的还有,对于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后,当场立案的达到95%,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变化是案件多人少,法官审理案件的压力很大。另外,在法院工作中,出台了一些治理老赖的措施,在受理的两千两百多万案件,执行的案件达到了80%以上。同时出台了失信黑名单,限制出境。让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促进了社会的诚信体制建设。还有,高法以整个法院系统,以公开促公正的阳光司法机制成效显著。司法文书库对于司法工作者而言是最好的案例库。高法设立的巡回法庭解决了老百姓打官司的主客观问题,解决了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
 
  对于检察工作,由于监察体制的改革,检察机关原来的职务犯罪和预防职能,平稳顺利转隶到监察机关,检察机关推动公益诉讼试点以来确实发挥了检察机关的专门法律监督职责,有力推进了司法为民、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的作用。
 
  我建议:第一,司法体制改革需要重视司法队伍,特别是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队伍的稳定和建设,在员额的动态比例,薪酬待遇、职务晋升、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二,要真正把尊重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司法机关要对严重损害律师执业权利的案件及时严肃查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
 
  第三,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在审理涉及政府投融资纠纷案件中,应坚持公正司法的原则,通过司法督促政府守法守信,促进政府解决各种隐性债务,处理相应的与民纠纷的久拖以审代拖。
 
  以审代结算的现象,特别是损害民营企业权益的行为。在司法改革后,司法机关应加强与监察机关的相互制约作用,保障律师在关于职务犯罪等法律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保障涉及职业犯罪公职人员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
 
【编辑:张高雅】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西安律师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7-2021 西安市律师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律师网业务信箱:xalvxie@163.com 电话:88637402 传真:88614040
陕ICP备13000805号-1 技术支持:北京法海科技有限公司